《数据结构与算法》(四)- 线性表详解
前言
部分内容摘自程杰的《大话数据结构》
1. 线性表的定义
线性表(List):零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。
线性表是一个序列,元素之间是有顺序的,若元素存在多个,则第一个元素无前驱,最后一个元素无后继,其他每个元素都有且只有一个前驱和后继。
然后,线性表强调是有限的,元素个数也是有限的。事实上,在计算机中处理的对象都是有限的,那种无限的数列,只存在于数学的概念中。
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进行定义。可如下:
若将线性表记为(a,···,a,a,a,···,a),则表中 a 领先于 a,a 领先于 a,称 a 是 a 的直接前驱元素,a 是 a 的直接后继元素。当 i=1,2,…,n-1 时,a 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后继,当 i=2,3,…,n 时,a 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。
所以线性表元素的个数n (n>0)
定义为线性表的长度,当n=0
时,称为空表。
在非空表中的每个数据元素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,如 a 是第一个数据元素,a 是最后一个数据元素,a 是第 i 个数据元素,称 i 为数据元素 a 在线性表中的位序。
在较复杂的线性表中,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。
2. 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
抽象数据类型(abstract data type,ADT)是带有一组操作的一些对象的集合。
对于线性表来说,插入数据和删除数据都是最基本且必须的操作。所以,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如下:
线性表的数据对象集合为{a,a,……,a),每个元素的类型均为 DataType。其中,除第一个元素 a 外,每一个元素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元素,除了最后一个元素 a 外,每一个元素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后继元素。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。
1 | ADT 线性表 (List) |
对于不同的应用,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是不同的,上述操作是最基本的,对于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关于线性表的更复杂操作,完全可以用这些基本操作的组合来实现。
比如,要实现两个线性表集合A
和B
的并集操作。即要使得集合 A=A∪B。说白了,就是把存在集合B
中但并不存在A
中的数据元素插入到A
中即可。
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操作,发现我们只要循环集合B
中的每个元素,判断当前元素是否存在A
中,若不存在,则插入到A
中即可。思路应该是很容易想到的。
我们假设La
表示集合A
,Lb
表示集合B
,则实现的代码如下:
1 | /* 将所有的在线性表Lb中但不在La中的数据元素插入到La中 */ |
这里,我们对于union操作,用到了前面线性表基本操作 ListLength、GetElem、LocateElem、ListInsert 等,可见,对于复杂的个性化的操作,其实就是把基本操作组合起来实现的。
注意一个很容易混淆的地方:
当你传递一个参数给函数的时候,这个参数会不会在函数内被改动决定了使用什么参数形式。
如果需要被改动,则需要传递指向这个参数的指针。
如果不用被改动,可以直接传递这个参数。
3.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
3.1 顺序存储定义
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,指的是用一段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。
线性表(a,a,…,a)的顺序存储示意图如下:
3.2 顺序存储方式
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,说白了,就是在内存中找了块地儿,通过占位的形式,把一定内存空间给占了,然后把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元素依次存放在这块空地中。既然线性表的每个数据元素的类型都相同,所以可以用C语言(其他语言也相同)的一维数组来实现顺序存储结构,即把第一个数据元素存到数组下标为 0 的位置中,接着把线性表相邻的元素存储在数组中相邻的位置。
为了建立一个线性表,要在内存中找一块地,于是这块地的第一个位置就非常关键,它是存储空间的起始位置。线性表中,我们估算这个线性表的最大存储容量,建立一个数组,数组的长度就是这个最大存储容量。
同样的,我们已经有了起始的位置,也有了最大的容量,于是我们可以在里面增加数据了。随着数据的插入,我们线性表的长度开始变大,不过线性表的当前长度不能超过存储容量,即数组的长度。
来看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的结构代码:
1 |
|
这里,我们就发现描述顺序存储结构需要三个属性:
- 存储空间的起始位置:数组data,它的存储位置就是存储空间的存储位置。
- 线性表的最大存储容量:数组长度 MAXSIZE。
- 线性表的当前长度:length。
3.3 数组长度和线性表长度的区别
数组的长度是存放线性表的存储空间的长度,存储分配后这个量是一般是不变的。那么数组的大小一定不可以变吗?不是的,一般高级语言,比如C、VB、C++都可以用编程手段实现动态分配数组,不过这会带来性能上的损耗。
线性表的长度是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,随着线性表插入和删除操作的进行,这个量是变化的。
在任意时刻,线性表的长度应该小于等于数组的长度。
3.4 地址计算方法
由于我们数数都是从 1 开始数的,线性表的定义也不能免俗,起始也是 1,可C语言中的数组却是从 0 开始第一个下标的,于是线性表的第i
个元素是要存储在数组下标为i-1
的位置,即数据元素的序号和存放它的数组下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。
用数组存储顺序表意味着要分配固定长度的数组空间,由于线性表中可以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,因此分配的数组空间要大于等于当前线性表的长度。
其实,内存中的地址,就和图书馆或电影院里的座位一样,都是有编号的。存储器中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自己的编号,这个编号称为地址。当我们占座后,占座的第一个位置确定后,后面的位置都是可以计算的。试想一下,我是班级成绩第五名,我后面的 10 名同学成绩名次是多少呢?当然是6,7,…,15,
因为5+1,5+2,…,5+10
。由于每个数据元素,不管它是整型、实型还是字符型,它都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单元空间的。假设占用的是 c 个存储单元,那么线性表中第i+1
个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和第主个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满足下列关系(LOC表示获得存储位置的函数):
所以对于第i
个数据元素 a 的存储位置可以由 a 推算得出:
通过这个公式,你可以随时算出线性表中任意位置的地址,不管它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,都是相同的时间。那么我们对每个线性表位置的存入或者取出数据,对于计算机来说都是相等的时间,也就是一个常数,因此用我们算法中学到的时间复杂度的概念来说,它的存取时间性能为O(1)
。我们通常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存储结构称为随机存取结构。
4. 顺序存储结构的插入与删除
4.1 获得元素操作
对于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来说,如果我们要实现 GetElem 操作,即将线性表L
中的第i
个位置元素值返回,其实是非常简单的。就程序而言,只要i
的数值在数组下标范围内,就是把数组第i-1
下标的值返回即可。来看代码:
1 |
|
注意这里我们是把指针*e
的值给修改成L.data[i+1]
,这就是真正要返回的数据,函数返回值只不过是函数处理的状态,返回值类型 Status 是一个整型,返回 OK 代表 1,ERROR 代表 0。
4.2 插入操作
插入算法的思路:
- 如果插入位置不合理,抛出异常;
- 如果线性表长度大于等于数组长度,则抛出异常或动态增加容量;
- 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向前遍历到第 i 个位置,分别将它们都向后移动一个位置;
- 将要插入元素填入位置 i 处;
- 表长加 1。
实现代码如下:
1 | /* 初始条件: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,1≤i≤ListLength(L) */ |
4.3 删除操作
删除算法的思路:
- 如果删除位置不合理,抛出异常;
- 如果线性长度大于等于数组长度,则抛出异常或动态增加容量;
- 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向前遍历到第
i
个位置,分别将它们都向后移动一个位置; - 将要插入元素填入位置
i
处; - 表长减 1。
实现代码如下:
1 | /* 初始条件: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,1≤i≤ListLength (L) */ |
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,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。
先来看最好的情况,如果元素要插入到最后一个位置,或者删除最后一个元素,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(1)
,因为不需要移动元素的。
最坏的情况呢,如果元素要插入到第一个位置或者删除第一个元素,此时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?那就意味着要移动所有的元素向后或者向前,所以这个时间复杂度为o(n)
。
至于平均的情况,由于元素插入到第1
个位置,或删除第i
个元素,需要移动n-i
个元素。根据概率原理,每个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的可能性是相同的,也就说位置靠前,移动元素多,位置靠后,移动元素少。最终平均移动次数和最中间的那个元素的移动次数相等,为。
我们前面讨论过时间复杂度的推导,可以得出,平均时间复杂度还是O(n)
。
这说明什么?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,在读数据时,不管是哪个位置,时间复杂度都是O(1)
;而插入或删除时,时间复杂度都是O(n)
。这就说明,它比较适合元素个数不太变化,而更多是存取数据的应用。
4.4 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
优点:
- 无须为表示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;
- 可以快速地存取表中任一位置的元素;
缺点:
-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;
- 当线性表长度变化较大时,难以确定存储空间的容量;
- 造成存储空间的“碎片”;
5. 总结
线性表是零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。
线性表的两大存储结构: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。
相比链式存储结构,顺序存储结构比较容易理解,是用一段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。通常用数组来实现这一结构。
下一篇博客再具体说线性表的另一个存储结构:链式存储结构。